2009年2月9日星期一

录音、编曲、工作室ing

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。去年年底,发了疯似地拉了朋友组了个音乐工作室。
为推广新山音乐效力。其实不仅是新山音乐吧~而是全国的音乐风气。

于是,不再单纯地写写歌,乐评,而是认真地策划工作室的未来方向,部落格内容,专辑作品等。

这些有的没的,有段时间严重干扰我的睡眠,终于瘫痪在床上。

是应该学习平衡压力及放下,将这些工作(不管是正业还是副业)视为自然,精神才慢慢舒缓。

虽然很累,可是累得值得。我预见了合辑发行后的效果,预见了小人在背后谩骂。
那也没关系,我们做任何决定,都问心无愧。

* * *
整个二月,非常忙碌,经常不务正业地做合辑筹备工作。

站在创作人的立场,应该要在2月份进行编曲录音工作。。我却埋头处理筹备工作。

站在工作室创办人之一的立场,理应要为合辑进行策划监督工作。。我却关起房门,玩起自闭,坐在电脑前click !click!click!“录不好,重来!”的局面。

真不懂,我是真忙还是假忙。

工作室成立了,官方部落格也开放门户了,合辑预计3月尾发行。希望贵人一直协助我,把小人都赶走。

这个二月不平凡。

乐不思俗工作室:http://yuebss.blogspot.com

2009年1月31日星期六

我在听。。。。。.陈绮贞《太阳》


我很喜欢陈绮贞的执着、喜欢她早期的疯狂,喜欢她不经意在歌词中散发出来的哲学味。

《太阳》专辑,陈绮贞回归简约。除了几首如《太阳》、《狂念》、《烟火》较偏向band形式编曲外,专辑中其他的歌曲更适合静静聆听享受。

近年,陈绮贞趋向乐活,这也体现在她的歌词中。

有别于商业的生离死别爱情的歌词,陈绮贞显得优越及积极,给听者一种继续生活的力量。

就是这样,我深深爱着陈绮贞。

“我是你眼里的太阳,也是你镜子里的骄傲。……希望在消失之前得到信仰。”

2007年,与朋友越洋(新加坡而已啦^_^)去看《陈绮贞花的姿态演唱会》,觉得她就是有一种莫名的魔力,感化你的倔强和任性,带给你生命中应该有的感动。

2009年,她又将于4月4日登上新加坡的舞台,喜欢绮贞的朋友,不要错过哦~

2009年1月29日星期四

2009年的願望

2009年1月1日,我带着吉他陪一群人倒数。

2009年1月25日,除夕,跟着家人拿起香枝拜拜,迎接初一的到来。

很快的,一年又过去了,对时间的紧张感又拉起了马达,越来越担心自己赶不上光阴的速度,被远远甩在后头。

农历新年,我一点都开心不起来,除了气氛淡了,也跟自己的心理有莫大关系。放心,再沉寂后不久,我会再出发。

2009年的愿望,除了私人愿望外,希望在音乐方面能有所建树。我不需要大红大紫,只希望做给别人看,原来我们可以做得到,而不是不会做。

希望,我可以写更多好听的歌。希望大家都能被人爱,也能好好去爱人。

有时

有时。

好羡慕住在台湾的朋友,一年到头,有好多的音乐节,从春天呐喊、海洋音乐祭到简单音乐节等,手指头好像都不够数。

我们呢。
也有。

不过都属于小型演出吧~比起台湾整万人的场子,我们似乎暂时还做不到。
几百人出席的独立音乐表演,已经算是成功了。

不能气馁。

干嘛要垂头丧气呢。

不能被环境所限,勇于创造独立音乐的一片天,不就是大家都一直追寻的吗?

纵然结果的重量不能与过程努力的重量相比,但他却是快乐的,是你所拥有的。这就足够了。

突然,有感而发。

我知道我认真的样子很可怕很严肃。干嘛怕我呢。

我又不是只母老虎,不会把你给吃掉。

我发疯的时候,可以不要理我。

现在不要理我。

2008年12月28日星期日

我在听。。。。

好久没有更新了,12月很忙碌。。终于这些都过去了。也因为忙碌,换了个超快的100mps网速的moderm,听歌的速度也渐渐跟不上网络共享资源的速度,呵呵~~

屈指一算,存在电脑内等待我召唤的专辑,好多~~。。有些歌没消化,还是等于没听。List 里面大概有以下这些专辑。

张悬《如果你冷》
Kotaro Oshio《You & Me》
伍佰《太空弹》
陈珊妮《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》
黄义达《写给你的歌》
声音碎片《把光芒洒向更开阔的地方》
The Pancakes《1,2,3,4,5,6,cheese!》
黄立行《最后只好躺下来》
Mucc《痛绝》
Mew《frengers》
甜梅号《谢谢你提醒我》
橙草《积雨云》
惘闻《7 objects in another infinite》
Selfkill《雨停了以后》
Mr.children《Supermarket fantasy》
Texas panda《Days》
董事长乐团《花光他的钱》
Da Party合辑
陈升《美丽的邂逅》
美好药店《脚步声阵阵》
Mogwai《Mr.beast》

呵呵~~看来要花很多时间好好听歌了。

我在看。。。。《夏天的尾巴》+台湾电影后摇配乐

不知从何时开始,台湾电影都喜欢采用台湾后摇乐队的音乐或向独立乐团招手,本不是很注意台湾电影配乐的我,却在杨丞琳及梁洛施主演的《刺青》发现蛛丝马迹。

另一部青春音乐电影《夏天的尾巴》更让我惊喜。连橙草乐队也在电影里客串一场学校音乐祭表演的戏。

剧中的女主角是一个喜欢抱着吉他创作的女孩郑宜晨,她也在剧中演唱了多首自己的创作。也不乏她弹吉他的画面。不过,总觉得她弹吉他弹得有点生涩,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青春吧~

也许,后摇器乐能够诚实地反映情绪,因此,作为电影配乐主轴,也不会引起异议。

《夏天的尾巴》配乐由Aphasia(阿飞西雅)操刀。老实说,我是因为Aphasia而去看这部电影的。电影剧情简单,就是以一个爱创作但心脏不好的女生为中心,用心看待发生在他周边的生活小故事。

做电影配乐,是台湾后摇乐队的延伸创作。

之前,也看过一部以五月天歌曲为配乐的《五月之恋》,两部作品相比之下,五月之恋显逊色,其中,主要的原因是《五月》的配乐必须要用五月天的歌曲,虽有重新编排以符合电影画面剧情的要求,可是,总觉得电影人物性格刻划不够深刻,被歌曲牵着走。因此,并不算是一部很好的电影配乐作品。

反观《夏天的尾巴》,电影情节与歌曲互相牵制, 搭配得不错,女孩因身边发生的小故事有感而发创作,抒发了她对生活的感受;而吉他老师草哥即兴演奏,成了点缀,支配着电影画面。

喜欢这部电影,不是因为剧情,而是喜欢欣赏电影及音乐的结合细腻,舒服。

2008年12月3日星期三

我在听。。。本地创作歌曲(一)

@《好人?!阿镔》

年少的方炯镔从青涩清纯的男生变成了成熟男人,唱法改变了,但阿镔声音辨识度蛮高的,尤其是他唱现场,哇塞~若你没有停止聊天,静止了手指夹着的烟,那你就太残忍了。

去年4月,就在他即将飞去台湾发展之前,来了一趟新山。我有幸跟他同桌喝茶听歌。那时的他,唱法已经变了,变成现在大家所听到的这样,比以前更有力度。

被冠上“暖心系才男”发行首张个人创作专辑。专辑宣传文案,却似乎没有推荐他自己的创作,反而以他的声音做主打,突显不了何谓“才男”~

整张专辑10+1首作品,阿镔包办了所有的曲,词方面,也写了5首。创作,也是阿镔的强项呀~可是,所有推荐歌手也都从阿镔的歌声着手。。也许这就是独立音乐和商业市场的角度差异的问题吧~~

宣传文案中,觉得品冠写得最贴切,“阿镔的声音是一把温柔的刀,不动声色的杀遍眾人”。

这里推荐一首专辑附加歌曲《远东歌王》,是《回纹针》的demo版本。《远东歌王》歌词应该是写他自己吧~

更新文章的此时,也发现了阿镔的部落格,大家有空去看下吧!写得还蛮勤的~
http://fangabin.pixnet.net/blog

@彭学斌《盐》,收入在《我找彭学斌》,2000年

他,不用我介绍了吧~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的写手。专辑,是他在回流马来西亚后发行的全创作专辑。其中,我最喜欢《盐》,却极少在民歌餐厅听人唱过。

阿镔,来自北方;彭学斌,是来自我生活的城市——新山哦~~

@另类音乐人《茨厂街。太阳高高照》

最近去了大众书展,我醉翁之意不在酒,去书展不买书,先找RM9.90CD。可惜,这次却没有看到好专辑,一堆“过期”的流行专辑。

我只买了这张本地特色专辑。。。。书方面,就买了《耶稣家族之墓》和我最爱的中国近代作家苏童的《碧奴》。超不喜欢《碧奴》纸质,还是著名出版社出版的。唉~~

说回音乐吧~
发行于1997年的专辑,里头最广为人知当然是唱到街知巷闻的《茨厂街》。带有本土色彩的歌曲,朗朗上口,我到现在还记得怎么唱~~~茨厂街,茨厂街,很多东西买,很多东西看。。(我没有很老哦~~)

歌词本写着“新土歌主义”,“坐而言,起而行,正视自我full就是富”。新土歌主义。。。到后来。。变成怎样,我并不清楚。不过照目前现今走势来看,好像没有发挥作用。

“自我full就是富”,这句话可作正反两面的诠释,呵呵~不过,我宁愿将这句话作为一种激励的话。

还有个大发现,在整堆名字中,可以看到梁静茹、阿管、阿牛的名字。